第178章 安置流民

    建炎元年十二月十六日,旅顺,镇东关西南三十五里处

    踩在一块大石头上,朱霖把玩手中一柄锈迹斑斑的长刀,刀身笔直,中正不阿,与山海军制式军刀的雁翎刀形,柳叶刀型,还有雁翅刀型迥然不同。

    咸湿冰冷的海风扑在朱霖的身上,拂过掀起斗篷一角,露出内衬的锁子甲铁环环相扣的铁环,在他的脚下是一条半干涸的河流,本是一条季节性河流,发源于南面的高山上,沿山壑沟谷向西北一路蜿蜒而去,汇入辽海。

    “隋唐的横刀,当是隋唐东征高句丽时遗落至此。”

    随手将手中锈迹斑斑的横刀丢入河中,朱云起身望向前方不远处,耸立在河边的“古城”,古城四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,上百名民夫在城内和城外伐林取木,砌窑烧砖,版筑夯土,搭建屋舍……俨然一个大工地。

    这座古城是修建于隋唐,是隋唐大军北上攻打高句丽,屯驻军队的堡垒,位于金州地峡西侧,西濒港湾,东部和北部山岭屏列,耸立在山谷与平川地的结合部,地处交通要冲,从苏州去旅顺口的必经之地。

    隋唐之时,此地人烟稀少,沿着蜿蜒的河流直到北海边,覆盖着茂密的森林,是天然的伐木场和放牧场,故而唤作木场堡。

    明清时期的辽东古邑——木场驿城(牧城驿),便坐落于此。

    看着手中的地图,朱霖的目光从旅顺口一路北上,经过当年的狮子口关,来到木场堡,难过岭,最终在镇东关止步。

    为了安置流民,山海军特意从苏州招募百姓去旅顺修筑屯堡。

    旅顺地形大致可以用“六丘半水三分半田”来描述,农业潜力不大,能用于开荒屯田的土地最多不过一二十里沃野。

     【啃书虎www.kenshuhu.com
o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