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32


  “朝令夕改比较破坏公信力,且如今徐州刺史不是陶家长公子,而是一个外人刘备,看得明白的人,都通透。”
  曹操为了封锁住张良也呆在军营内的消息,其余人等只知有车马入内,却不知马车上究竟都有哪些人。
  “刘备是徐州刺史,昨日车马上下来的人?”
  “陶谦三让徐州给刘备,其中目的不言而喻。”
  看得明白的人,都懂,又有哪个不是在维护自身利益。
  心思一转间,徐晃清楚话里其中含意,但张良的过于冷静,总是给予外人一种错觉。
  好像能从其中了解张良,接触深了就会觉得张良身上谜团过多。
  步入琅琊郡内,街道上的人在遇见外人时,多保持警惕,甚至冷脸相待,徐晃本想要问路的心思,也给彻底打消了。
  张良将周围之人面上神色,通通都看在眼中,便知在此之前的琅琊郡,可能出点矛盾。
  走到路边一间茶铺下脚,在桌旁入座后,才出言唤道:“店家此行赶路过久,要两碗茶水!”
  “少……”府。
  徐晃只得跟随张良的脚步,于其后入座。
  店家端过两碗茶水过来,一见是外乡人,不由多问些话,“好嘞!不知两位客官打哪来?”
  张良注意力一开始就放在店家身上,从打量翻他们穿着打扮后,辨明下口音,在这期间他的神情,不是惊疑而是痛恨。
  看着非常奇怪,起了套话的意思,“下邳城。”
  “下邳!”
  店家一声惊呼,茶摊上其他客人纷纷朝这边望了过来。
  除了惊惧后,还是别有些兴趣。
  “下邳城不是还在打战吗?城门都封锁了,你们如何出来?”
  “不能直接出来吗?”
  众人皆知的事情,还有人在这装糊涂,“你这话,是什么意思?”
  “下邳城门已开,自然是自由出入,刘刺史将随曹司空入许都,徐州依旧归属在长公子手中。”
  “什么?那又何必开战,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。”
  众说纷纭的声音,一浪盖过一浪。
  “战事的意义是一统,个人矛盾已经烟消云散,一辈归一辈的事情,牵扯到以后岂不也没什么意义。”
  “那曹贼屠城又是怎么回事?听说是被人劝住后,才朝令夕改。”
  “方便啊!”
  店家再次仔细打量了张良好几眼,这怎么不按常理出牌,“嗯?”
  “屠城是为了方便,不屠城也是为了方便,屠城是最直接震慑,不屠城是不牵连无辜之人,逝者已矣。”
  曹操是阉党之后,但那是父辈的事情,与他有什么关系,曹嵩借道而行一车又有一车钱财,不是显摆也给人惦记。
  “你是曹操的说客吗?”
  张良是想当说客来着,只是他更希望徐州的人自己明白,他们生在徐州,而不是其他地方,自己都不要的东西,还想让别人珍惜。
  毫无意义,还是个笑话。
  立马就话锋一转,从曹操回到徐州百姓身上,“说客不说客,良只说公道的话,徐州是根,若是就此为了一句话而搬迁,弃徐州于何地,弃徐州刺史于何地,不想着怎么解决,而是逃避去其他州郡,战事哪里遍地有,处处都要逃吗?”
  路边同诸葛瑾出来探探情况的两兄弟,正好被张良一番言论吸引过来。
  □□的孩童,披肩长发还未束冠,总角聚两髦,言总聚其髦,两角也。
  孩童身旁跟随一位弱冠之年的男子,纶巾长袍,脸型略长眉眼都快拢成一团了,此时正一手抵着下巴,不知在思考些什么。
  “兄长,我们还走吗?”
  小诸葛亮的话,淹没在纷杂的声音中,并没有之间将身旁的神思唤回。
  诸葛瑾没有听到,再次拔高几分音量,“兄长!”
  之前还在为逃难而心神摇摆,此次诸葛瑾总算能把自己想法坚定说出来,“不走了,那人说得对。”
  诸葛瑾从若有所思中回过神来,他对张良的话很是赞同。
  他们这种逃避也就算了,跑了之后还踩徐州一脚,相比之下他们也好不到哪去。
  “但是兄长可想过下邳城出来的不一定徐州人氏,能够自由出入,可能本身是曹司空那边的人,也或者是刺史府邸的人。”
  “这话确实令人羞愧自如,谨受益颇多,他来琅琊目的我们可能不知道,不妨碍他现在是在为徐州考虑,又不是冲我们而来,小亮过于谨慎了。”
  唉!一切尚未可知,诸葛瑾有时想问题总是很乐观。
  诸葛亮自己把各种最坏情况通通打算好,叔父兄长却都不理解。
  从茶摊出来后,张良就在四周转了转,他们好像已经离开了。
  “我们是现在就去诸葛府拜访,还是找个地方先休息。”
  考虑两人现在的情况,一路上风餐露宿,还没进诸葛府,就会被人赶出去。
  文人墨客极为注重仪表,正是因为很清楚以外表判定人以群分。
  张良这一路起卧时都会用手抚平褶皱,若有沙土碰到衣摆,整天情绪都不高。
  通过几天的留意,他几乎快摸清张良行为习惯,一路紧跟在张良身后,除非有危险他会挡在最前面。
  “先找间客栈休息!”
  风尘仆仆赶路,一溜灰尘气息,张良一路上都不太舒服,还是一个人赶路最好。
  一人时间太长,张良都快忘了如何同人相处
o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